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发挥教育科研服务决策、驱动改革和引领实践的作用,助力我省教育高质量发展。经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研究,决定开展2025年度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聚焦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体现时代特征、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着力推出高水平、有特色的科研成果,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功能和作用,为推动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服务。
二、课题规划
2025年度专项课题分为:学校文化研究专项课题、智慧阅读研究专项课题、学校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专项课题、人工智能专项课题。申请人可根据自己的学术专长和研究基础选择不同的研究角度、方法和侧重点,自行设计具体题目。自拟课题名称的表述应科学、严谨、规范、简明,避免引起歧义或争议。支持跨学科、跨领域研究,不支持以编译著作、编写教材、编写丛书、编写工具书等为直接目的的课题研究。
(一)学校文化研究专项课题选题方向
1.新时代学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2.全环境立德树人与学校文化建设实践研究
3.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品牌学校建设的实施路径研究
4.学校优质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研究
5.学校文化视域下的校长领导力研究
6.以学校文化为核心的学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7.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8.开展社团活动丰富学校文化生活的研究
9.学校文化与校本课程一体化建设研究
10.学校文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研究
11.学校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研究
12.高校构建特色学校文化体系的路径研究
13.高职院校文化对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14.教育信息化促进学校特色文化构建的实践研究
15.中国文学、文化海外影响与传播研究
(二)智慧阅读研究专项课题选题方向
1.“双减”背景下语文智慧阅读提升教学效能的策略研究
2.构建高质量智慧阅读课堂的实践路径研究
3.中小学阅读课程标准构建与实施研究
4.阅读指导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5.基于师生共读背景下营造书香校园的策略研究
6.中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7.课内外阅读结合及有效阅读研究
8.阅读评价激励方法研究
9.课外阅读家校配合、家长支持机制研究
10.智慧阅读平台建设完善机制策略研究
11.阅读资源开发与有效利用研究
12.高中阅读的特殊性研究
13.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的智慧阅读推广研究
14.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智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15.基于智慧阅读平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
(三)学校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专项课题选题方向
1.学校安全教育方向。围绕加强和改进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法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毒品预防教育等方面开展研究。
2.学校安全管理方向。围绕平安校园建设、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机制和体系建设、技防建设与智慧校园管理、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学生校外实习安全管理、寄宿制学校宿舍管理、安全应急预案构建、教育领域风险防范化解、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学校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学校应急处突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研究。
3.涉校涉生安全事件预防方向。围绕预防学生自杀、校园欺凌、暴力伤害、性侵害、溺水、火灾,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预防青少年犯罪、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防范网络沉迷、心理问题学生跟踪干预等方面开展研究。
4.家校社协同育人方向。围绕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提升学校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学校安全教育的社会支持与资源整合等方面开展研究。
5.其他涉及学校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相关研究。
(四)人工智能专项课题选题方向
1.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途径研究
2.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与推广研究
3.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应用研究
4.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5.人工智能+教育背景下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提升研究
6.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助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式变革研究
7.基于课堂智能分析大模型的精准教学研究
8.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高校科研创新与智慧课程教学实践的研究
9.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备课助手应用实践研究
10.人工智能伦理与教育价值符合性研究
三、申报条件
(一)申请人需遵循以下条件:
1.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
2.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具有独立开展及组织科研工作的能力,能作为课题实际主持者并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注重科研诚信,无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行为;
3.申请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职务)。
(二)其他限定条件:
1.研究者最多参与申报2项专项课题,其中作为负责人只能主持1项。每课题组研究成员以6人为限(含课题主持人);
2.已承担教促会课题尚未结项者不得申报本课题;为避免一题多报、交叉申报和重复立项,已向其它科研部门申请课题立项的选题不得重复申报;不得以与已出版、已结题内容基本相同的研究成果申报本专项课题;
3.专项课题完成时限原则上为1年,延期最多不超过半年;
四、申报数量
我校限报3项。
五、注意事项
(一)专项课题管理工作执行《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管理办法》(附件1),申请人应如实填写申报材料,确保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凡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行为,一经发现查实,取消3年申报资格。凡在课题申报、评审、研究、结项过程中发现有严重违规违纪行为的,除按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外,均被列入不良科研信用记录。
(二)专项课题一经立项,课题组应严格按照既定研究计划落实研究任务,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要加强课题管理,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检查和督促。
(三)本年度专项课题的立项评审、过程管理、成果鉴定、结项验收工作由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教育科学规划管理办公室负责。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教育科学规划管理办公室将按计划开展课题中期检查和清理工作,加强课题跟踪管理,确保课题研究质量。
(四)对于课题等级认定及赋分规则,以当地或所在单位发布的评职文件要求为准,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教育科学规划管理办公室不受理评职事项。
六、受理流程
(一)课题申报材料须专家集中评审,评审结果由规划办审定、公示无异议后,于2025年4月下达课题立项通知。
(二)课题申报遵循自愿原则,无论立项与否,所有申报材料不予退还,请申请者自行备份留存。
(三)材料报送
1.报送时间:2025年3月19日17:00前,过期不再接收。
2.报送材料:
(1)纸质版:《申请书》纸质版1份送J2-121;
(2)电子版:《申请书》以“姓名-学院”命名,发送至邮箱1993831304@qq.com。
联系人:王婵
电话:0538-6361232